視點!14年尋子痛,該如何撫平
【資料圖】
原標題:14年尋子痛,該如何撫平
苦苦尋子14年,人販子被建議判刑5年,而5年已經(jīng)是拐騙兒童罪的最高刑罰了!接到檢方的《量刑建議書》,孫海洋大為震動,仿佛14年前的“余震”襲來。
尋回兒子孫卓半年多,一份來自檢方對“孫卓被拐案”給出的量刑建議書,再次將孫海洋拉回到公眾視野。檢方認為,嫌疑人吳某龍拐走兩個兒童,性質(zhì)惡劣,建議對其判處5年有期徒刑。雖然律師解釋說,5年已經(jīng)是拐騙兒童罪的頂格量刑,可孫海洋不甘心。14年等待,14年煎熬。他決定對吳某龍發(fā)起民事訴訟,賠償金額為500萬元。
確實,公眾出于樸素的情感,與孫海洋一樣,對檢方的量刑建議形成了較大的期待落差。同是拐走兒童,刑法卻有“拐騙”與“拐賣”兩個不同的罪名。前者“拐”的目的是收養(yǎng),后者“拐”的目的是販賣牟利。在本案中,在沒有買賣證據(jù)的條件下,只能對嫌疑人以“拐騙兒童罪”處罰。
厘清拐騙兒童罪與拐賣兒童罪,可以廓清公眾的疑慮,卻難以撫平眾多孩子被拐家庭的創(chuàng)傷。且不說,“拐騙”本來就是“拐賣”的一種手段,人販子是不是拿了孩子賣錢,對受害者家庭造成的骨肉離散,并沒有本質(zhì)上的危害不同。而且在實際的案例中,人販子被捕后因為買賣證據(jù)無從獲取,最后被輕判的不在少數(shù)。
這也成了孫海洋重新投入戰(zhàn)場的重要原因。雖然14年的尋子之痛和精神折磨無法用金錢衡量,但還是希望通過更合理的量刑和賠償,對不法分子起到震懾作用。(陳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