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焦點!證券日報:理財機構該如何應對債市波動沖擊
【資料圖】
近來,債市調整與銀行理財產品贖回“循環(huán)互動”一事引發(fā)關注。簡單來說,該循環(huán)可概括為:債市下跌--客戶贖回-理財公司被迫拋售債券--理財產品凈值加速回撤-客戶再贖回。
數據顯示,11月1日至12月29日,中證全債指數大幅下跌1.42%。理財產品贖回方面,11月份十大理財公司產品(僅以子公司管理口徑計)管理規(guī)模大幅縮減近6300億元。
針對大幅贖回情況,監(jiān)管部門和金融機構主動作為,為平穩(wěn)債市、降低銀行理財大幅贖回發(fā)揮了積極作用。一方面,央行自11月25日以來,通過降準、公開市場操作等方式釋放大量流動性;另一方面,理財公司自購旗下產品,穩(wěn)定市場信心。銀行自營和保險公司也承接了部分信用債拋盤。
在多方共同努力下,債市出現企穩(wěn)跡象。12月14日至29日,中證全債指數上漲0.17%。此外,多家理財公司管理層近日公開表示,債券市場下跌引發(fā)的銀行理財贖回高峰期已過。
深入剖析上述負反饋效應的形成機制,引以為戒,對理財市場和債券市場的長期健康發(fā)展至關重要。筆者認為,理財公司作為風險管理最重要的主體,可從三方面改進工作:
首先,提高信息透明度,加強客戶預期管理。理財公司應合理設定業(yè)績基準,強化風險提示,將產品潛在的波動風險明明白白告訴客戶。一直以來,部分理財公司為追求規(guī)模,業(yè)績基準設定普遍較高,而銀行理財客戶的風險偏好普遍較低。而部分客戶對理財產品的認知仍停留在“保本”時代,一旦收益不及預期就啟動贖回。這就要求理財公司設定更為合理的業(yè)績基準,做好預期管理。
其次,要優(yōu)化資產負債匹配管理。目前銀行理財產品持有資產的平均久期在兩年及以上,且近半為信用債。但理財產品期限相對較短,如2022年6月份全市場新發(fā)封閉式產品加權平均期限僅443天,部分定期開放性產品期限更短。因此,當產品到期或客戶贖回時,理財公司就要在二級市場賣出信用債等資產。信用債的流動性不及利率債,“被迫”賣出會壓低資產價格,放大理財產品收益波動性。
目前,受制于收益率等要求,理財公司降低資產久期有一定難度,但可以通過優(yōu)化產品期限結構來降低資產錯配風險。如,1年期及以下產品可將資產投資于貨幣市場工具等資產,增強流動性;而1年期以上產品可投資于久期更長、符合客戶風險等級的資產,以實現資產與負債匹配。
最后,要提高投研能力,提高市場前瞻性,用良好的業(yè)績留住客戶。今年3月份至4月份,A股市場波動就曾導致銀行理財凈值回撤,并引發(fā)大幅贖回。理財公司需持續(xù)提高投研能力,更準確判斷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趨勢,從而實現扎實穩(wěn)定的業(yè)績,留住客戶,降低因市場波動引發(fā)的大幅贖回沖擊。
(文章來源:證券日報)
標簽: 理財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