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D動畫和2D動畫哪個成本高?為什么3D動畫會這么貴?
這可能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,經常能看到一些人在評論區(qū)吵起來也沒有一個結論,但我覺得要說這個問題之前先要談成品質量。不談成品的質量就說成本和預算,那就是耍流氓啊。
好比上圖這種水平的建模和美術設計的3D動畫,你覺得畫得了多少成本呢?
像上圖這樣的2D動畫,連發(fā)絲的細節(jié)都畫出來了,相對要下的功夫可不是一般的3D動畫可以比的。
另外,“成本”這個詞,其實意思可以很廣泛。“成本”未必只有經濟上的成本,還有時間成本,這也很重要。
所以這篇文章就分兩塊來說一下不同動畫制作方式的成本區(qū)別。大前提,自然是為了精益求精的完成作品的大前提下,去對比兩方的成本。
首先是經濟成本的問題。
在手繪動畫最發(fā)達的日本,其實因為手繪動畫勞動成本被壓得很低的原因,所以其實成本并沒有想象的這么高。一集30分鐘的電視動畫,用2D手繪的方式去制作成本大概在1300萬日幣一集,其中原畫+動畫的部分,可能只有不超過500萬日幣的經濟成本消耗。一集1300萬日幣,折合人民幣的話,大概是85萬人民幣左右的開支。
而一部日本的1個半小時的劇場版2D動畫,又或者說是動畫電影,預算大概在1-2億日幣,高的會接近7-8億日幣,例如2億日幣的劇場版,折合人民幣,大概也就是1300多萬人民幣的開支;
這是日本2D動畫的情況。
但美國的3D動畫,又完全是不同的一番景象。
美國的迪士尼動畫,一部的投資是以千萬美元為單位計算的。像是《冰雪奇緣》這樣的長篇動畫電影,預算可以輕松超過一億美元。
為什么3D動畫會這么貴?
那是因為迪士尼、皮克斯等大型企業(yè)對于動畫的效果追求是極致的。在建模,場景、美工、燈光、的鋪設,的投入都相當夸張,美式3D動畫的角色往往會有細致生動的表情,在不同角度,根據(jù)光源的不同產生的陰影、紋理表現(xiàn)都不同,要做出如此高規(guī)格的建模、場景,需要大量的人力、物力的投入。手繪要畫出頭發(fā)絲一般的細微細節(jié),和通過CG去實現(xiàn)的難度是不同的,手繪更多是時間,但CG渲染也需要更強的電腦算力和時間,最終都會化作經濟上的成本,因此迪士尼的那種3D動畫,的確都是“巨制”,開銷是完全難以省下的。
為什么2D手繪會這么便宜
很多人想當然的覺得手繪動畫成本會比3D高,認為制作完3D建模,就非常省時省力了。這是在3D建模的精度很低的前提下。確實,日本的2D手繪主打的動畫,會做一些精度很低的建模來代替路人等角色,這其實主要為了節(jié)省的是工作時間。當然,一些多角色、動作復雜的場面,例如《Love!Live!》里的唱歌跳舞的場面,也會用3D建模來完成,這大幅降低了繪制需要的時間,相對的,動作一般會不如手繪來得實在。但手繪部分其實成本并不高,原因是日本動畫制作的流程,到了比較費時的中間畫部分,就選擇外包出去,讓不同的工作室分擔,有一些直接發(fā)去了韓國或者國內,動畫的“畫”的部分的成本其實是不高的。
但一旦追求高質量的3D建模,精度可以媲美耐心的手繪效果,那無論是做三渲二也好,還是做歐美式的那種表情動作很夸張的CG,成本就蹭蹭往上長,尤其是復雜的頭發(fā)要表現(xiàn)好,相當難。
第二部分就是時間成本的區(qū)別。
很多人會覺得,3D動畫節(jié)約的是時間。這是3D動畫畫面精度不高的情況下。一旦你要追求3DCG可以媲美手繪甚至在紋理層面超越手繪動畫的情況下,渲染每一個場景、每一個角色,每一串動作的時間成本會成倍增加。
日本手繪的劇場版動畫,周期大都在2年左右,長的會在3年里完成,但美國迪士尼的3D動畫巨制,從策劃到完成上映,大概需要花3-4年的時間,可以說往往是比手繪動畫都更加費時的。
總的來說,無論是經濟成本還是時間成本,只要追求足夠高,3D動畫的成本上限都是超越2D動畫的。日本手繪動畫成本上限,就是高畑勛的《輝夜姬物語》,耗資50億日幣,但你可以和迪士尼的動畫大片比比,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。